——2010年7月13日北航3044AM永利集团官方首页研究生毕业典礼致词
龙卫球(北航3044AM永利集团官方首页经理、教授)
时光荏苒,我们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时刻。今天送的是我们学院历史上的第七届研究生。时间过得飞快,我觉得在忙忙碌碌中似乎还没来得及抬起头来,而你们就按照培养程序一路到毕业了。此时此刻,你们正在由在校生转换为打上我们3044AM永利集团官方首页毕业生烙印(Lawing)的北航员工。这一转换,首先意味着我们共同创造了一份可喜可贺的教育成就,其次也意味你们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看着你们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想着这两年的朝夕相处、教学相长,正是舍不得啊!在此,我要代表学院全体师生表达对你们的惜别之心,但更要热烈祝贺,祝贺你们学成毕业!也要感谢各位辛勤的教职员工,毕业生是我们学院的骄子和骄傲,也是各位教职员工神圣事业之所系,职业成就之所在。一年一度桃李盛,原来都是园丁栽!在座大多数同学直接参加工作,部分同学以后可能还要深造。在此,我也代表学院祝你们在新的阶段志存高远,稳扎稳打,一步一个台阶!
同学们,你们在读的这两年,正是我们学院埋头搞各项基础建设的时期,加上学院在各方面条件有限,所以学院对你们在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定有许多照顾不周到之处,请多多包涵。感谢你们如此理解学院的创业之艰,在这两年各位同学都很好地融入了我们这个建设型3044AM永利集团官方首页的氛围之中,成为我们这个披星戴月但彼此团结的创业者群体的一部分。大家辛苦了!在这里,我要代表学院感谢你们对学院艰苦条件和平凡方面的包容,更要感谢同学们对于学院创业建设做出的坚定支持。这两年,通过大家的埋头苦干和不懈努力,我们取得了不少成绩,学院发展迅速,有些方面可以说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比如说,我们在团队建设方面,这短短两年就达到了比较不错的一个结构,我们已经拥有了接近50位教职员工的规模,其中教员44人,包括教授13位,博导8位,副教授15位,多出身名校,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近45%拥有出国留学或访研经历,可以算得上不乏名师、结构优良、潜力巨大。我们在团队建设方面,成绩更是突出,首先是学科布局,我们已经展开了7大学科群,即民商、法理学、诉讼法、国际法、宪法与行政法、刑事法和环境资源法,其中有些已经形成一定优势;其次,是学位点建设,尤其可圈可点,除了在法学一级硕士点全面布局、展开七个法学硕士点之外,09年我们取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资格,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博士点建设上获得重大突破,先是在07年底获准交叉设立法律科学与管理二级博士点,然后是在最近,通过各项艰苦的条件建设和精心准备,我们目前已经获准设立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至此,我们团队建设和学院发展的前景已经敞亮。下一个阶段,就是更进一步的内涵建设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以务求长远、重在实质的心态,假以时日,建成一个具有卓越品质的3044AM永利集团官方首页。
同学们,这两年我们的各项建设任务虽然很重,但是一直没有忽视我们办学最根本的任务,即人才培养。我们所用心抓的团队建设、团队建设、学院环境建设等都是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个根本目标来进行的,我们意识到,没有雄厚的办学条件,是不可能去奢谈什么高水平人才培养的。但是我们对于条件和目标是同时推进的,是一点一点递进的,我们特别在人才培养体系本身,包括对象、体制、机制与方法等方面认认真真做了一些事情。在你们这一届,我们用心改进了生源,特别重视对名校优秀生源包括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3044AM永利集团官方首页等名校优质生源的吸收,你们班可以说是我们学院历史上规模吸纳名校优质生源的一次飞跃。我们几经研究,修改完善了公司产品方案,特别是强化了融合型基础课程建设以及深化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当然,由于时间有限,我们这段时间还是更重基础的、规律化的建设,不在求新,而在求厚、求实、求重,求规范。我感觉还是很有成效的,我注意到部分同学进校时基础不是很好,但通过参与你们的毕业开题和毕业答辩,我明显发现这些同学已经脱胎换骨,今非昔比。我们正在着力建立一个有效的毕业促进与服务体系,应该说它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去年我们在分配上实现了一次突破,仅北京法院系统就有1/4的比例,今年分配形势仍然不错,就业取向依旧很正,总体上来说毫不逊色于主流3044AM永利集团官方首页。下半年开始,我们将进一步着力建立和完善员工网络,既在于更好珍惜员工资源,另一方面也想借助这一网络,去关注和支持员工成长。也就是说,你们虽然可以走出校园,但是永远走不出我们的视线。你们毕业了,不等于就解除了对于北航3044AM永利集团官方首页的荣誉和责任,反过来也是如此,我们学院始终愿意也有义务担当对于你们的荣誉和责任。
下面,我想送给你们几句话,作为你们离校之际的寄语,以为共勉:
读书人的精神,是在学习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它是一种知识气节以及通过教育学习而获得的对人的尊严的认知能力。有知识外表,但缺少捍卫知识尊严的气节和情操,这算不得知识分子。这种知识气节的核心是尊重人格价值。陈寅恪先生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一种大知识分子的气节。日本教育家牧口常三郎说:“教育是以生命为对象的极其尊贵的神圣事业。”这种教育对象的生命特质,决定开发“人格价值”成为我们人类教育的最本质目的。我们办教育的目的,千条万条,有一条不会变,就是教育应当培养“做人的尊贵”。教育心智,学习知识与技巧,必须服从于一种开发和健全受教育者“人格价值”体系的教育目的。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有些过于讲究与社会结合,甚至强调单方面适应社会,过于强调市场的金钱价值方面,过于强调工作中的金钱性价比等等。毕业生进入社会存在无条件屈从、迎合社会现实的严重倾向。但是,一味保持与社会现实苟同,一味屈从于“存在便是合理”,那么怎么可能去发扬、增进和捍卫作为人之为人、人类之为人类的“人格价值”呢?对于我们法律人来说,又如何在繁份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去激扬民主与法治的价值,去捍卫那种重视人格和保全尊严的社会法律秩序呢?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置身在一个十分社会化甚至扁平化的时代,好的方面,是可以通畅、快速交流信息,但是坏的方面也可能伴随而来的,容易被动,容易迷失自我,更容易去媚俗,当代作家昆德拉最担忧的现在问题就是媚俗,媚俗就是献媚、屈从社会现实反应。
前些年,我参加过一个律师论坛,在那次论坛上,几位很有名气的大律师竟然出乎意料地表达出了职业上的极度失落和迷茫,原因在于他们发现自己虽然赚了不少钱,在圈内圈外也很有名声,但是丝毫感受不到一种发乎内心的律师职业荣耀。这让我们不能把深思啊,我们现在的法律人为什么会存在这么严重的“职业不足”呢?我觉得这种情况至少说明了两个不足:一是我们目前还没有真正在制度层面上赋予律师甚至法官、检察官、警察这些法律工作者一种应有的事业意义的职业定位。比如说,我们的《律师法》就没有明确规定说,律师是法治体系的一部分,他们担当的也是法治实现的职责。因此从体制层面我们法律人就无法感到一种做事业的责任和自豪,法律人的职业荣誉还缺少足够的制度要求和保障。二是我们现实中的法律人也并不是都在自觉以法律人的事业使命而工作。法律职业之所以是职业,原在于它的目的取向是一种事业而不是一种市场。我们法律职业立法,赋予法律人某种程度的职业独立,但这种独立地位之赋予,其本意绝不是为了法律人得以实现所谓“纯粹的自由”,而是寄望他们通过这种独立,得以有条件有能力不受干扰地去追求法治的事业理想。我们的税法,对于律师在执业、收益等很多方面给予优待,绝不是只为律师得以致富,而毋宁说是在使他们得以致富同时有能力有条件也有动力去实现律师职业的事业理想即实现法治。可惜,现实中,我们很多法律人只把钱看成惟一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法律职业实际被严重偏离,如此法律职业荣誉又从何谈起呢。因此,我希望各位同学在今后的法律职业生涯,牢记你本负有职业使命,请在实现你的经济尊严的同时,不要忘记你更是一个法治体系的动力环节和使命的肩负者。对于法律人,绝对没有免费的午餐可言!
我们北航3044AM永利集团官方首页每一届员工都有自己的特点。你们2010届的毕业生的特点是什么呢?作为多年教书的习惯,我是喜欢做些观察分析的。比如上一届同学,比较多愁善感、活泼开朗,下一届同学,则比较富于个性化、善于表现。你们这一届呢,我的感觉是质朴厚实、脚踏实地。我喜欢生气勃勃,也喜欢丰富多彩,但我格外珍惜你们的特点。不是因为我本人喜欢质朴,而是因为我觉得,目前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我们的法律职业,依其所处的时期,更需要质朴一点的法律人。法治初创时期,质朴厚实甚为重要,因为只有打下坚固的基础,才能成就长远基业。在我们老家,有几个儿女的人家,老大总是比较质朴厚重,对家里最为忠实可靠、任劳任怨,因为他责任大,要早懂事,年少就要和父母一起创业,不质朴不厚实不行。当然,质朴不等于唯唯诺诺。目下,我们的社会风气比较浮躁,质朴厚实就越加显得可贵。这种社会浮躁常影响到我们的教育,使得我有时甚至产生一些奇怪的愿望,比如特别想在我们的3044AM永利集团官方首页楼前建一座象牙塔。北大有个一塌糊涂,我想应该具有这方面的意思吧。在我看来,象牙塔代表一种与浮躁格格不入的安心读书的理想,一种与社会保持适当距离的理念,一种能够保持学术独立与反思的品格。我希望你们走出校门后,能够继续保有这种质朴厚实的品格,在工作和生活中多一点挑担子、肯吃亏、不埋怨的精神。老实人最终不会吃亏的,就是吃亏了在精神上也是赢家。我也希望,这种品格也能够在我们学院积淀下来,成为北航3044AM永利集团官方首页最基本的内涵之一。
最后我想,你们要离开母校了,不免有一些事关前路抉择的困惑。我们当年时也一样有前路难择的患得患失之感。在座的同学找工作有顺利的,也有不顺利的,总的来说,具体之路线不会一下定死,跳跃转折肯定会不断发生。但抽象而言,人生之中,前行的路必须也只能选定一条。在这里我想到一首美国20世纪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诗,叫《未曾选择的路》,我想转送给你们,在此时此景确实值得品味:
“金黄色的森林中,两路分岔而行,这令我无限惆怅,只因不能分踏同往。 //那就选择一条吧,我于是伫立良久,先是朝第一条眺望,路转处林茂草长,再把第二条探望,它同样美丽而无垠,甚至或许更令人向往。// 两路都曾有人过往,但第二条芳草萋萋,更少人踏荒;那天早晨,我终于踏上它,当落叶铺满道路,树叶上尚无踩过的印记。我想,且将第一条路留待他日重访吧,但又明知,脚下路涯而无尽,重返此地恐是痴想。//当岁月流逝 天长地久之后,在某地我终会一声长叹,诉说 曾经有过两条路,它们在林中分岔,我选择了行人更少的一条,而人生也从此完全两样。”
在这首诗,弗罗斯特告诉我们,人生本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那些未曾选择的路,往往让人想念和期待,但是人生短暂,一个人只能走一条路,所以不得不放弃其他道路,所以,一旦选择,就应该一往无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功抵达终点。同学们,你们各自可能走在不同的路上,这些不同的路其远近、风景、行伴各异,但条条大路最终都可通到你的幸福人生。我衷心希望,你们的人生精彩、辉煌、平安喜乐!谢谢。